2005年 第26卷 第3期
摘要:
本文以竞争力的内涵构成及其相互关系分析为基础, 分析了竞争力的四个构成要素( 关系要素、资源要素、能力要素、知识要素) 与企业竞争力的具体表现形式( 产品力、销售力、资本力、品牌力) 以及供应链的制度竞争力、组织竞争力、技术竞争力、认知竞争力之间的映射关系, 提出了竞争力的多面体结构。在前人提出的各种有关竞争力理论的基础上, 归纳出作者研究的理论分析范式: 从环境视角出发的竞争环境分析范式; 从市场视角出发的市场竞争均衡范式; 从厂商视角出发的基于能力的厂商竞争范式。
本文以竞争力的内涵构成及其相互关系分析为基础, 分析了竞争力的四个构成要素( 关系要素、资源要素、能力要素、知识要素) 与企业竞争力的具体表现形式( 产品力、销售力、资本力、品牌力) 以及供应链的制度竞争力、组织竞争力、技术竞争力、认知竞争力之间的映射关系, 提出了竞争力的多面体结构。在前人提出的各种有关竞争力理论的基础上, 归纳出作者研究的理论分析范式: 从环境视角出发的竞争环境分析范式; 从市场视角出发的市场竞争均衡范式; 从厂商视角出发的基于能力的厂商竞争范式。
摘要:
烟叶主产区实现烟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实现烟叶生产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必须逐步建立以烟为主的耕作制度。烟叶主产区以烟为主耕作制度的建立要纳入大农业生产中通盘考虑, 一切与烟相关的制度的制定都要服从和服务于烤烟生产, 而不是损害烤烟生产。本文通过对传统耕作制度的利弊分析, 明确阐述了烟叶主产区建立以烟为主的耕作制度的可行性, 提出了建立以烟为主的新型耕作制度的建议和措施。
烟叶主产区实现烟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实现烟叶生产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必须逐步建立以烟为主的耕作制度。烟叶主产区以烟为主耕作制度的建立要纳入大农业生产中通盘考虑, 一切与烟相关的制度的制定都要服从和服务于烤烟生产, 而不是损害烤烟生产。本文通过对传统耕作制度的利弊分析, 明确阐述了烟叶主产区建立以烟为主的耕作制度的可行性, 提出了建立以烟为主的新型耕作制度的建议和措施。
摘要:
本文通过对山东烟叶生产历史进行了系统的回顾, 研究分析了自1949 年以来山东烟叶生产在全国烟叶生产中所占比重的变化趋势, 山东烟叶平均单产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针对山东烟叶生产面临的形势, 提出了山东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目标和对策。
本文通过对山东烟叶生产历史进行了系统的回顾, 研究分析了自1949 年以来山东烟叶生产在全国烟叶生产中所占比重的变化趋势, 山东烟叶平均单产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针对山东烟叶生产面临的形势, 提出了山东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目标和对策。
摘要:
阐述了气流下降式砖混结构的改良型密集烤房的建造技术、烘烤工艺及特性, 并就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作了分析。实践证明以蜂窝煤作燃料, 并配备了“自动化烘烤控制器”的气流下降式砖混结构的改良型密集烤房, 操作简单, 烤后质量、烘烤成本均有显著改善, 是当前密集烤房中较为实用的一种, 具有极大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阐述了气流下降式砖混结构的改良型密集烤房的建造技术、烘烤工艺及特性, 并就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作了分析。实践证明以蜂窝煤作燃料, 并配备了“自动化烘烤控制器”的气流下降式砖混结构的改良型密集烤房, 操作简单, 烤后质量、烘烤成本均有显著改善, 是当前密集烤房中较为实用的一种, 具有极大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摘要:
鄂烟4 号是1995 年育成的白肋烟雄性不育一代杂交种, 2004 年12 月通过全国烟草品种审定并定名推广。该品种原烟颜色多为近红黄、红黄, 光泽尚鲜明- 鲜明, 叶面平展- 微皱, 身份适中- 稍厚, 叶片结构尚疏松, 外观质量良好。主要化学成分适宜, 比例协调。原烟白肋烟香型特征较明显, 香气量尚足, 余味尚纯净, 质量优于对照。据多年多点试验示范结果, 平均产量为2 342.40 kg/ hm2、产值12 173.40 元/ hm2、均价5.24 元/ kg, 分别比对照增加2.9%、5.8%、2.54%, 上等烟比例20.14%, 比对照提高2.65 个百分点。鄂烟4 号高抗TMV, 抗黑胫病, 中抗根结线虫病。
鄂烟4 号是1995 年育成的白肋烟雄性不育一代杂交种, 2004 年12 月通过全国烟草品种审定并定名推广。该品种原烟颜色多为近红黄、红黄, 光泽尚鲜明- 鲜明, 叶面平展- 微皱, 身份适中- 稍厚, 叶片结构尚疏松, 外观质量良好。主要化学成分适宜, 比例协调。原烟白肋烟香型特征较明显, 香气量尚足, 余味尚纯净, 质量优于对照。据多年多点试验示范结果, 平均产量为2 342.40 kg/ hm2、产值12 173.40 元/ hm2、均价5.24 元/ kg, 分别比对照增加2.9%、5.8%、2.54%, 上等烟比例20.14%, 比对照提高2.65 个百分点。鄂烟4 号高抗TMV, 抗黑胫病, 中抗根结线虫病。
摘要:
本试验主要针对山东烟区春季干旱少雨的自然生态条件, 以推广冬起垄或早春起垄盖膜为目的, 通过对冬起垄或早春起垄的研究, 确定最佳起垄时间。结果表明, 封冻前起垄及冬耕后及时起垄烟田效果较好, 能够达到集蓄冬季雨雪、缓解春季干旱、提高烟叶产量和质量的目的。
本试验主要针对山东烟区春季干旱少雨的自然生态条件, 以推广冬起垄或早春起垄盖膜为目的, 通过对冬起垄或早春起垄的研究, 确定最佳起垄时间。结果表明, 封冻前起垄及冬耕后及时起垄烟田效果较好, 能够达到集蓄冬季雨雪、缓解春季干旱、提高烟叶产量和质量的目的。
摘要:
对云南烟区不同部位的烟叶香吃味与海拔和经纬度的分析表明, 海拔高度是影响下部烟叶灰色, 中部烟叶香气量和刺激性的主要因素; 纬度是影响中部烟叶香韵、口感和综合得分的主要因素; 经度对下部烟叶的香气量、浓度、灰色和综合得分以及中部烟叶的香气质、浓度、刺激性和杂气有较大影响。典型相关分析表明, 影响下部烟叶和中部烟叶香吃味的主要因素分别为经度和海拔, 受海拔及经纬度影响较大的香吃味指标主要为综合得分和香气量。
对云南烟区不同部位的烟叶香吃味与海拔和经纬度的分析表明, 海拔高度是影响下部烟叶灰色, 中部烟叶香气量和刺激性的主要因素; 纬度是影响中部烟叶香韵、口感和综合得分的主要因素; 经度对下部烟叶的香气量、浓度、灰色和综合得分以及中部烟叶的香气质、浓度、刺激性和杂气有较大影响。典型相关分析表明, 影响下部烟叶和中部烟叶香吃味的主要因素分别为经度和海拔, 受海拔及经纬度影响较大的香吃味指标主要为综合得分和香气量。
摘要:
试验结果表明, 在烤烟移栽期低温、生育前期干旱的生态区, 浅“V”型垄地膜覆盖模式对提高地温和土壤的含水量作用显著, 能增加培土高度, 对烟苗早发快长, 促进根系的发育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为提高烟株的吸收功能, 促进烟株正常生长, 增强抗性, 提高烟叶的产量、质量、效益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试验结果表明, 在烤烟移栽期低温、生育前期干旱的生态区, 浅“V”型垄地膜覆盖模式对提高地温和土壤的含水量作用显著, 能增加培土高度, 对烟苗早发快长, 促进根系的发育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为提高烟株的吸收功能, 促进烟株正常生长, 增强抗性, 提高烟叶的产量、质量、效益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摘要:
经调查, 山东诸城烟区土壤含氮量稍微偏高, 土壤速效磷、速效钾比较丰富, 有机质较低, 氯含量较高。经过3 年土壤改良和采取减氮施肥措施后, 土壤速效氮明显降低, 速效磷、速效钾有所增加, 尤其土壤有机质含量呈增高趋势, 氯离子含量微有降低。调查数据说明, 改良土壤措施可行, 对烟草植株的生长发育、营养供应和烟叶香气的提高均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尽管土壤速效钾含量较丰富, 但有效性较低, 还应多施钾肥, 适当补充锌肥。
经调查, 山东诸城烟区土壤含氮量稍微偏高, 土壤速效磷、速效钾比较丰富, 有机质较低, 氯含量较高。经过3 年土壤改良和采取减氮施肥措施后, 土壤速效氮明显降低, 速效磷、速效钾有所增加, 尤其土壤有机质含量呈增高趋势, 氯离子含量微有降低。调查数据说明, 改良土壤措施可行, 对烟草植株的生长发育、营养供应和烟叶香气的提高均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尽管土壤速效钾含量较丰富, 但有效性较低, 还应多施钾肥, 适当补充锌肥。
摘要:
对漂浮育苗在推广过程中经常出现的出苗时间长、出苗不整齐、缺苗、大十字前生长缓慢、生长不均衡、水害、干穴、螺旋根等8 个技术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同时, 提出了漂浮育苗管理前期促出苗齐、中期促苗匀、后期炼苗3 个关键点。
对漂浮育苗在推广过程中经常出现的出苗时间长、出苗不整齐、缺苗、大十字前生长缓慢、生长不均衡、水害、干穴、螺旋根等8 个技术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同时, 提出了漂浮育苗管理前期促出苗齐、中期促苗匀、后期炼苗3 个关键点。
摘要:
以烤烟品种红花大金元和K326 的中部叶为材料, 研究了烘烤过程中烟叶淀粉酶和淀粉磷酸化酶活性变化及烘烤环境对这两种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烘烤过程中烟叶淀粉酶活性出现两次高峰, 分别在烘烤的36 h 和72 h时; 在鲜烟叶中淀粉磷酸化酶活性较高, 随着烘烤进程, 至24 h 时达第1 次高峰, 之后降低, 48 h 时出现低谷, 随后又于72 h 时达第二次高峰。在整个烘烤过程中, 采用低温低湿变黄, 慢速升温定色的烘烤环境, 使烟叶内淀粉酶和淀粉磷酸化酶活性较高, 有利于烟叶淀粉的降解。
以烤烟品种红花大金元和K326 的中部叶为材料, 研究了烘烤过程中烟叶淀粉酶和淀粉磷酸化酶活性变化及烘烤环境对这两种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烘烤过程中烟叶淀粉酶活性出现两次高峰, 分别在烘烤的36 h 和72 h时; 在鲜烟叶中淀粉磷酸化酶活性较高, 随着烘烤进程, 至24 h 时达第1 次高峰, 之后降低, 48 h 时出现低谷, 随后又于72 h 时达第二次高峰。在整个烘烤过程中, 采用低温低湿变黄, 慢速升温定色的烘烤环境, 使烟叶内淀粉酶和淀粉磷酸化酶活性较高, 有利于烟叶淀粉的降解。
摘要:
研究采用德国BRAN+LUEBBE 公司的A3 自动化学分析仪进行快速、大批量测定烟草及其制品中的挥发酸。与经典测定方法比较, 测定结果能达到分析要求, 回收率为100.2%-104.6%。
研究采用德国BRAN+LUEBBE 公司的A3 自动化学分析仪进行快速、大批量测定烟草及其制品中的挥发酸。与经典测定方法比较, 测定结果能达到分析要求, 回收率为100.2%-104.6%。
摘要:
褐背小萤叶甲是烟田蓼科杂草的重要天敌, 对蓼科杂草具有良好的自然控制作用。本文研究了该天敌的生物学特性, 结果表明, 褐背小萤叶甲有卵、幼虫、蛹、成虫4 个虫态。室内强迫取食试验表明, 褐背小萤叶甲属于寡食性昆虫, 只取食蓼科的酸模属和蓼属植物, 而对田间的其他农作物和经济作物安全。在三明地区, 1 年发生4 代, 在田间全年有两个高峰, 分别在5 月上旬和7 月下旬, 有世代重叠现象。
褐背小萤叶甲是烟田蓼科杂草的重要天敌, 对蓼科杂草具有良好的自然控制作用。本文研究了该天敌的生物学特性, 结果表明, 褐背小萤叶甲有卵、幼虫、蛹、成虫4 个虫态。室内强迫取食试验表明, 褐背小萤叶甲属于寡食性昆虫, 只取食蓼科的酸模属和蓼属植物, 而对田间的其他农作物和经济作物安全。在三明地区, 1 年发生4 代, 在田间全年有两个高峰, 分别在5 月上旬和7 月下旬, 有世代重叠现象。
摘要:
在北美洲霜霉病是烟草的重要病害。目前中国还没有这一病害, 属对外检疫对象, 若传入中国, 将给中国的烟草生产造成巨大损失。我们应对该病保持高度警惕, 密切关注烟草霜霉病的发生发展与研究的新动向。本文将烟草霜霉病预测预报研究概况做一综述, 以期严防此危险性病害的传入。
在北美洲霜霉病是烟草的重要病害。目前中国还没有这一病害, 属对外检疫对象, 若传入中国, 将给中国的烟草生产造成巨大损失。我们应对该病保持高度警惕, 密切关注烟草霜霉病的发生发展与研究的新动向。本文将烟草霜霉病预测预报研究概况做一综述, 以期严防此危险性病害的传入。
摘要:
烟草丛顶病是发生在云南西部烟草种植区的一种严重病害。1993 年首次在保山地区暴发流行。截止1998年发病面积达5 万多公顷, 直接经济损失2.1 亿元。课题组采用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 明确证实在滇西三江流域烟草种植区普遍爆发流行的此类烟草病害与津巴布韦发生的烟草丛顶病为同一病害。病害由烟草丛顶病毒( TBTV) 和烟草脉扭病毒( TVDV) 复合侵染引起, 是烟草丛顶病在中国的首次报道; 获得了TBTV 的全长核苷酸序列,是国际上完成的第一个烟草丛顶病毒全序列; 开展了TVDV 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并获得了基因组部分序列; 报道了TBTV 的似卫星RNA, 并获得了其部分序列; 建立了包括TBTV、TVDV 以及TBTV 似卫星RNA 的烟草丛顶病分子检测体系; 通过对病害传播途径、流行规律研究, 提出了“预防为主, 避蚜防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在全省累计示范推广8万多hm2, 平均防治效果在90%以上, 挽回烟叶损失1.7 亿元, 经济效益极为显著, 挽救了滇西烟区烟草种植业。
烟草丛顶病是发生在云南西部烟草种植区的一种严重病害。1993 年首次在保山地区暴发流行。截止1998年发病面积达5 万多公顷, 直接经济损失2.1 亿元。课题组采用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 明确证实在滇西三江流域烟草种植区普遍爆发流行的此类烟草病害与津巴布韦发生的烟草丛顶病为同一病害。病害由烟草丛顶病毒( TBTV) 和烟草脉扭病毒( TVDV) 复合侵染引起, 是烟草丛顶病在中国的首次报道; 获得了TBTV 的全长核苷酸序列,是国际上完成的第一个烟草丛顶病毒全序列; 开展了TVDV 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并获得了基因组部分序列; 报道了TBTV 的似卫星RNA, 并获得了其部分序列; 建立了包括TBTV、TVDV 以及TBTV 似卫星RNA 的烟草丛顶病分子检测体系; 通过对病害传播途径、流行规律研究, 提出了“预防为主, 避蚜防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在全省累计示范推广8万多hm2, 平均防治效果在90%以上, 挽回烟叶损失1.7 亿元, 经济效益极为显著, 挽救了滇西烟区烟草种植业。